Zara,说来大家都耳熟能详,西班牙快时尚品牌。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Zara绝对深谙此道。
从设计到送货这一套流程,Zara似乎快出了幻影,以“快速反应”著称于流行服饰业界。然而,与其仅仅追求速度不同,Zara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所提供的时尚不仅速度快,而且价格亲民。
他们巧妙模仿高端品牌的设计,为那些热衷跟上潮流但又不愿花费大笔资金的消费者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体验。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Zara已然成为了时尚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崛起之势已让其他时尚巨头望尘莫及。
然而21世纪,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的富豪多来自于IT、互联网等新兴行业,ZARA创始人奥尔特加仍一次次位居排行榜前列,这在富豪榜中实在是一股清流。是什么让这家传统的服装企业能够持续盈利?
Zara的品牌历史
1975 年,阿曼西奥·奥尔特加在西班牙北部加利西亚市中心创立了Zara的第一家商店,这家店以其时尚的服装设计、亲民的价格和独具匠心的橱窗设计,迅速赢得了当地消费者的青睐。
此后,Zara的时尚魅力和商业模式逐渐引发了西班牙消费者的兴趣,迅速扩张。1985年,为了更好地管理全球业务,奥尔特加创立了INDITEX公司,而ZARA则成为了该公司旗下的一颗明珠。
随着时间的推移,Zara开始积极进军国际市场,相继进驻葡萄牙、纽约、巴黎、墨西哥、希腊、比利时、瑞典、马耳他、塞浦路斯、挪威和以色列等地。如今,Zara在96个国家/地区的主要城市拥有2264家战略性门店。
如今,Inditex已经成为西班牙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三的服装零售商,拥有超过 174000 名员工,在全球 202 个市场(包括 49 个在线市场)经营着 7400 多家商店。而在这庞大的帝国中,ZARA独领风骚,堪称Inditex集团旗下最具声望的品牌,更是贡献了七成的销售额。
Zara品牌设计和品质
Zara深得年轻人喜爱的最重要一点是它的设计能力,Zara的设计能力和供应量体系是顶尖一流的。在服装行业里,最难做的不是顶尖的奢侈品或者定制服装,而是那些让大部分人都能买得起、穿的下、又还能喜欢上的快时尚品牌。不得不说,这一点Zara一骑绝尘。
Zara的风格受欧美高街风格的启发,其生产逻辑简单而精妙:他们以高端品牌服装为蓝本,稍稍削减了面料质量和简化了细节。
然后,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生产,快速将商品送到店铺,令顾客感受到他们购得的正是最潮流的东西。这种快速反应能力是Zara成功的根本。
当然,Zara以平价时尚为主打,在设计上虽有突破,但产品质量无法保证达到一流水准。“一流的设计,二流的面料,三流的价格”是Zara的最佳形容。
以Zara的价格和风格来看,它更适合那些年轻人,尤其是30岁以下的顾客,他们追求设计感和快时尚,愿意频繁更新衣橱。这也正是Zara的主要消费人群所在,受众定位极其明确。
ZARA品牌策略
品牌的崛起常伴随着巧妙的品牌策略,而Zara正是以其独到的战略锁定了时尚界的非黄金顾客——那些年轻而充满时尚热情的人,他们渴望跟上潮流,但不想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尚世界中,Zara以其超诱人的价格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目光,让他们轻松获取前沿流行的服装,这种吸引力简直令人无法抗拒。
模仿、多款、少量
与大多数企业不同,Zara不仅学习现有顾客的经验,更通过深刻挖掘顾客的价值观念,它打破了传统的“大量生产、大规模批发”的框架,将“模仿、多款、少量”塑造成了时下备受欢迎的品牌形象,使消费者一致认同Zara代表着平价、多样、时尚。
ZARA不惜投入3000万美元对其信息系统进行重组,通过收购将1200家生产企业变为自家战略联盟,聘用了庞大的480名设计师团队。同时,在巴黎、米兰、纽约等时尚发源地建立了全面的时尚情报站。
借助这一策略,无论世界上哪个角落出现最新的时装潮流,Zara能够在短短五天内将产品生产并推向市场,而且可以在竞争对手推出类似产品的五天内,将其全部下架。
此外,ZARA每个产品都以小批量的方式生产,所以它的存货极少。它总是不断地进入新的设计周期,让顾客频繁地光顾门店,降低预测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既降低了库存率,又增加了顾客的新鲜感。
速度之王
Zara在“快”上一点都不吝啬。
为了确保极速交付,Zara在基础设施上投入巨资,其总部拥有一个足足90个足球场大小的物流中心,流水线作业无缝衔接,从熨烫、折叠、分类到装箱,一气呵成。
而且,他们不采用常规的海运,而是选择飞机空运,这意味着许多款式从生产到消费者购买,时间不会超过36个小时。Zara快得简直像是外星人一样的存在。
它保证了第一时间为顾客带来最为时尚的新款服装。传统的服装零售商由于生产周期较长,无法随季节变化随时更新设计或增加新款式。而ZARA由于其快速的生产方式可以随时更换产品的数量、设计、面料、色彩,其速度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改变心意的速度一样快。
Zara的速度背后,实际上是对服装行业规律的极致利用。
因为不管是电子商务还是线下零售,服装行业最关注的两个指标就是库存率和资金周转速度,这两者相辅相成。
快时尚通过快速迭代将库存降至最低,从而提高了资金周转率,而Zara的库存率只有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
只要周转速度足够快,成本无法追赶我挣钱的速度,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十几年里,快时尚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如鱼得水的原因。
"三不"原则
Zara的品牌管理模式拥有着引人注目的"三不"原则,这包括不进行广告宣传、不打折促销、不外包生产。这些原则构筑了Zara独特的品牌特性和品味,进一步深化了消费者对Zara品牌的忠诚度。
在广告方面,Zara每年只投入销售额的0.3%用于广告,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3%到4%。这相对低廉的广告投入并未妨碍Zara成为一支独特的品牌力量。
关于打折促销,Zara采用的是稀缺性策略,其每款产品的产量相对较少,持续不断地推出新品,这激发了顾客的购买欲望,导致只有极小部分产品需要打折销售。事实数据显示,相比行业平均水平的35%,Zara需要打折的产品数量仅为一半。
至于不外包的决策,当竞争对手纷纷采取外包策略时,Zara坚守自主采购和生产的原则,牢牢掌握了供应链的控制权。
母公司Inditex在巴塞罗纳设有自有布料公司Comditel,该公司供应89%的布料给Zara,加速了采购速度,同时也为Zara的弹性生产提供了所需的灵活性。
这一系列独特的策略不仅使Zara脱颖而出,还加强了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为品牌的成功贡献了坚实的基础。
本土化策略
在2006年,Zara将其战略版图扩展至中国,相继在上海和北京开设了三家专卖店。当时,由于总部距离中国较远,Zara的中国旗舰店刚刚开业时,许多服装尺寸偏大,只有适合亚洲人身材的S(小)号。
结果,S号的衣物在进货当天就被抢购一空。然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种情况迅速得到改善,各式各样的S号和XS(加小)号的衣物纷纷供应充足。显然,Zara总部对中国市场做出了迅速的反应。
此外,为了更好地设计出符合消费者口味的服装,Zara的设计师会频繁地"飞"到中国,与买手共同参与供应商的选择和谈判。这一本土化策略确保Zara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并显示出品牌对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执着。
为什么Zara模式难复制?
尽管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对Zara商业模式的分析,但依然没有品牌能够超越Zara。Zara有它自身不可取代的优势。
优越的地理位置
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Zara独特的地理位置,即位于欧洲。欧洲拥有全球最优秀的设计师资源,成为学习设计的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这也是欧洲积累了众多杰出设计师的重要原因之一。欧洲人乐于为卓越的设计买单,这进一步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设计师。
顶级设计师团队
Zara每年推出1万多款新产品,这些新品是从其设计团队每年超过4万款设计中精选而出的。这庞大的新品数量旨在应对越来越短的产品生命周期。
Inditex集团前首席执行官Castellano曾说:“在时尚领域,库存就像食品一样,会很快过期,我们的任务就是缩短反应时间。”
ZARA雇佣了260多名设计师,他们穿梭于世界各地的时尚发布会,如巴黎、米兰、伦敦、纽约的时装秀,寻找灵感。他们还深入各种时尚场所,紧跟最新的时尚趋势,将获得的信息迅速反馈到总部,然后快速设计出当下最时尚的服装。
这种独特的设计师团队和快速反应能力是Zara无法模仿的关键要素,也是品牌保持领先地位的秘诀。
“满天飞”的时尚买手
Zara拥有近400名时尚买手和设计师,他们每年设计出惊人的12000种时装,这一数字遥遥领先于其他著名服装品牌。
通常情况下,一些顶级品牌的最新设计刚刚发布不久,Zara便推出与之非常相似的时装。
这一独特的设计模式确保了Zara始终走在时尚前沿。据报道,每年在欧洲,Zara都要支付数千万欧元的罚款给一些顶级品牌,但这并没有使Zara放弃这一设计模式——因为Zara从中获得的利润远远超过了罚款金额。
Zara的时尚转型
Zara和快时尚的崛起,赶上了二战后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几十年,又吃上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红利,成为时尚界的真正佼佼者。
然而,在全球经济下滑的今天,快时尚不再如以往那般火爆,其速度已经不再与人们的经济增长同步,衰退似乎不可避免。毕竟,没有哪种商业模式能永垂不朽,就连Zara也需要寻求一场深刻的蜕变。
据报道,今年ZARA母公司Inditex经历了领导层的变革,奥尔特加的女儿Marta Otega正式接管了ZARA的掌舵,着力重新定义了品牌形象和产品战略。
ZARA明确表示,他们有意脱离以往的定位,迈向高端时尚领域,将目标客群更加聚焦在富裕层次,同时加大对全球黄金地段旗舰店的投资力度。
对于ZARA这次的品牌蜕变,很难轻易下结论,市场的反应将是关键,最终成败将取决于产品的表现。这一次的转型之路将如何塑造品牌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发布者:5840,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5840.cn/lives/1429.html
评论列表(0条)